若发汗,若下之,烦热胸中窒者,栀子豆豉汤。少阳表热有下症,当以大柴胡汤双解。
更有热病发狂,误食荤腥血肉,稠粘胶固,与邪热毒结纽不解,唇口焦裂,口臭牙浮,渴不消水,烦热昏沉,最难医救。下后变症,仲景立小柴胡汤,加桂枝治身重;加大黄治谵语;又加龙骨牡蛎,敛神收摄,制使大黄清里热而不下脱,制柴胡、桂枝散表邪而不外越,以下后危症,外越不脱,又所当慎。
面赤自汗,身热不减,脉见浮缓者,以此方治之。其非冬时亦有恶寒头疼之证,皆宜辛凉之剂通表里,和之则愈矣。
三阳之邪在里为患,春、夏、秋有不头痛恶寒而反渴者,此则温病也。厥冷有脉,用四逆汤。
《金匮》云∶病者身热足寒,颈项强急,恶寒,时头热面赤目赤,独头动摇,卒口噤,背反张者,痉病也。以血肉之物,善伤血分耳。
若用四逆汤,是以火济火,而腹满,囊缩等证何由而除?以上三条治阳厥之法也。